一、萬洋眾創城簡介
萬洋眾創城是萬洋集團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服務,按照“產業集聚、產城融合、資源共享、產融互動”模式運營的制造業集聚平臺。目前,已在長三角、珠三角及重點區域中心城市開發園區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入園企業超5000家。
浙江省和廣東省的中小微企業數占全國中小微企業數的62.5%。
二、運營及盈利模式1.運營模式:
產業聚集。大部分中小微企業是產業鏈企業,如果不形成產業鏈,產業配套成本會很高。小微企業要考慮產業關聯度。沒有關聯度,小微企業就活不下去。通過產業鏈招商,實現上下游企業高度集聚,形成產業集群。要以產業思維,而不是項目思維開發園區,推動中小企業扎根區域高質量發展,避免出現“候鳥型”企業遷移現象。
產城融合。“標準廠房”為什么失敗?因為它沒有考慮到產城融合,只有生產,沒有生活。小微企業無法形成自我配套的體系,必須有社會化配套。萬洋集團提出“廠門口享受城市生活、家門口實現就業。”集中建設鄰里中心、中央食堂、員工宿舍、商務服務和生活娛樂設施。
資源共享。萬洋集團與華為、海康威視合作打造智慧園區平臺,為“兩化融合”奠定基礎。借助智慧園區技術,為企業提供云平臺、大數據、集中倉儲、統一物流、公共技術開發、企業后勤服務等資源共享平臺。“資源共享”有幾點好處: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大提高中小微企業效率,大大提高園區的配套設施水平。
產融互動。圍繞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萬洋集團利用公司信用提供過渡性擔保,引入大型專業金融機構,實現中小微企業享受集團信用等級服務,包括工業廠房按揭貸款、融資租賃、基于大數據的小額貸款、基于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
2.盈利模式:
開發建設環節以保本微利為原則,以產業工人的吃喝玩樂等生活性服務,中小企業金融,倉儲物流、公共服務代辦、研發平臺、共性環保設施等生產性服務,PE/VC投資等為主要盈利途徑。
三、項目優勢
1.垂直工廠,破解中小企業“用地難”。
萬洋眾創城利用“垂直工廠”方案向空中要地,實現工業廠房多層化、高層化,大幅提高了工業用地容積率,有力地促進了集約節約用地。政府要把小微企業園當做制造業的集聚平臺。傳統園區做“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項目,小微企業園做“鋪天蓋地”的產業鏈企業。要形成產業生態。中小微企業來了以后,地方政府要改變一種思維,從供土地模式轉變為供廠房模式,這樣能保證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中小微企業一定要“上樓”。
2.全產業鏈,破解中小企業“建設難”。
很多地方出現這種現象:廠房起來了,企業倒下了。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干。萬洋集團已形成園區開發運營全產業鏈體系,包括投資開發、產業招商、建筑施工、園區運營等方面。到“萬洋”,企業可以實現“拎包入住”。
3.集團信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產權可分割是小微企業園整個制度的核心。通過工業產權分割解決小微企業抵押物難題,通過企業集聚形成批量客戶降低銀行放貸成本,通過智慧園區技術形成產業大數據消除銀企信息不對稱。小區化工業園區管理協助銀行進行線下監督;平臺企業過渡性擔保措施化解銀企首次對接難;不動產原值回購進行二次招商,破解不良資產處置難。
4.政企聯動,破解產業園區“招商難”。
產業技術不是特別雄厚的地方,還可以把小微企業園當做產業招商的地方。萬洋集團擁有一支700多人的專業招商團隊,成為政府的“第二招商局”。招商前置,憑借“園區招商大數據庫”作支撐,在前期產業定位時精準捕捉目標企業,使產業規劃與招商無縫對接,從而保證規劃指導性強、實操性強、落地性強,招商實施有方向、有重點、有目標,使園區真正成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引擎;全程服務,簡化招商項目落地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
5.集聚平臺,破解行業企業“管理難”。小微企業園要遵循一個管理法。管工業責任是很大的,涉及環保、安全生產、外來人口等方面。一個園區,我們投入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做信息化設施,通過技術來降低安全管理的難度。園區實行統一運營管理,實行產城一體化配套,員工集中統一管理,為企業和員工創造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推動行業整治規范,促進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改善城鎮環境,提升園區管理品質。
6.集成服務,破解政府機構“服務難”。
每個園區都設有企業服務中心,成為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的延伸,讓企業在廠門口享受“最多跑一次”改革便利。園區提供產城一體化配套、全程企業代辦、智慧化管理及統一物業保障。
小微企業園是一個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平臺,是一個地方培養產業集群、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平臺。創新轉化最重要的環節在工程化。創新需要“密度”,“扁平化”結構有利于創新。
三、實踐案例
浙江(平陽)萬洋眾創城
1. 浙江(平陽)萬洋眾創城:產城深度融合。引入組團式規劃理念,日常必需的生活設施,如中央食堂和宿舍在15分鐘步行圈內布置;其他商業消費和商務服務設施在30分鐘步行圈內集中設置,有效減少了園區內部交通通勤需求。
廣東(英德)萬洋眾創城
2.廣東(英德)萬洋眾創城:廣東南方美谷。項目總用地規模2000畝,一期用地820畝,一期工程計劃總投資約35億元人民幣,建筑面積約140萬平方米。“兩德合作區”位于廣東省英德市英紅鎮境內,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合作區主要配合珠三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發展,積極打造成為珠三角企業轉型升級的集聚區和投資首選地。
浙江(麗水)萬洋眾創城
3.浙江(麗水)萬洋眾創城:全國首個箱包工旅項目。麗水萬洋眾創城(低碳智造小鎮)是萬洋模式落地麗水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浙江最大的制造業眾創平臺,項目占地面積約2860畝,總建筑面積約49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35億元人民幣,計劃引進企業1000多家制造生產企業,以裝備智造、電氣電子、食品加工、輕工產品智造和五金汽摩配為主導產業,為這些企業創造一個集聚提升平臺,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形成產業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