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墻體所在位置分類
按墻體在平面上所處位置不同,可分為外墻和內墻;縱墻和橫墻。對于一片墻來說,窗與窗之間和窗與門之間的稱為窗間墻,窗臺下面的墻稱為窗下墻。(墻體各部分名稱見圖)
2、按墻體受力狀況分類
在混合結構建筑中,按墻體受力方式分為兩種:承重墻和非承重墻。非承重墻又可分為兩種:一是自承重墻,不承受外來荷載,僅承受自身重量并將其傳至基礎;二是隔墻,起分隔房間的作用,不承受外來荷載,并把自身重量傳給梁或樓板。框架結構中的墻稱框架填充墻。
3、按墻體構造和施工方式分類
(1)按構造方式墻體可以分為實體墻、空體墻和組合墻三種。實體墻由單一材料組成,如磚墻、砌塊墻等。空體墻也是由單一材料組成,可由單一材料砌成內部空腔,也可用具有孔洞的材料建造墻,如空斗磚墻、空心砌塊墻等。組合墻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而成,例如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復合板材墻。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氣混凝土起保溫隔熱作用。
(2)按施工方法墻體可以分為塊材墻、板筑墻及板材墻三種。塊材墻是用砂漿等膠結材料將磚石塊材等組砌而成,例如磚墻、石墻及各種砌塊墻等。板筑墻是在現場立模板,現澆而成的墻體,例如現澆混凝土墻等。板材墻是預先制成墻板,施工時安裝而成的墻,例如預制混凝土大板墻、各種輕質條板內隔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