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其實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個詞組的縮寫,它的全拼是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意思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
TOD發源并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美國——希望解決大城市無限制蔓延,城市人口向郊區遷移,土地利用的密度降低,城市密度趨向分散化,因此帶來城市中心地區衰落,社區紐帶斷裂以及能源和環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TOD的宗旨是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約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進行高密度開發,形成同時滿足居住、工作、購物、娛樂、出行、休憩等需求的多功能社區,實現生產生活生態高度和諧統一。
閉起眼睛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清晨,你和人潮一起擠出地鐵車廂,不出站或就在車站出口一步之遙的地方,買上一杯咖啡、一份早餐,通過車站內部的通道或站外的慢行系統直接進入公司所在的寫字樓;中午,你可以在商場內、在超市解決午餐,或坐上地鐵赴一個短期約會,在下午上班前及時趕回來;夜幕降臨,人流隨著地鐵聚集或散去,周邊的酒吧、咖啡館、健身會所熱鬧起來,屬于都市人的夜生活,開始了……
TOD有哪些好處?
1、改變城市發展格局
TOD模式將改變過去城市發展“攤大餅”式的單一集中型城市結構,通過在城市近郊區實施TOD綜合開發,形成新的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和生活中心,構建多中心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有效緩解中心城區的人口負荷和資源環境承載壓力。
2、優化城市空間形態
TOD綜合開發堅持城市綜合運營的理念,通過整體策劃規劃、統籌連片實施,對站點核心區進行高密集約開發,退讓出更多公園綠地和開敞空間,形成疏密有致、大開大合的城市形態,有效避免了過去城市發展因強調功能劃分而導致的城市景觀千篇一律的問題。
3、提升城市消費能級
TOD項目依托軌道交通站點的人流聚集效應,圍繞站點打造高密度的商業空間,植入新經濟業態,營造新消費場景,將軌道交通“客流”轉化為“人留”,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消費能級。
4、緩解 “大城市病”
一是TOD項目通過適當調配容積率,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營造舒適宜居、交通便捷的生活環境,引導人們選擇綠色出行,減少空氣、噪音污染。三是通過構建地上地下立體交通網絡,串聯多種交通方式,有效提高城市運轉效率,緩解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