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wabi-sabi),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它是從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特別是無常。有人認為,侘寂是東方美學的最高境界。通俗點來講,就是說,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
起源
日本美學四大概念之—— 侘寂理念。侘寂美學的哲學觀受到道家以及禪宗的激發,而心靈狀態則源自于唐宋時期詩詞與水墨畫里蒼涼、極簡的氛圍。
而“寂”日語音為"sabi",指的是“孤寂”,“凋零”的意思。歷史原因是平安末期日本社會動蕩,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佛教凈土宗應運而生。
失意的僧人把當時社會看成穢土,號召人們“厭離穢土,欣求凈土”。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很多貴族文人離家出走,或隱居山林,或流浪荒野,而形成了新的審美意識,而它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禪宗文化,南宋時期,榮西和尚把禪宗從中國帶到了日本。
常用元素
1、素水泥
素水泥一直是家居設計的寵兒,工業風也常常見到它的影子,它本身獨特的肌理變化,有種素潔,和極致的簡約效果。而侘寂風,更是將這種質感發揮到極致。
2、斑駁的視覺觀感
這是一種殘缺的美,斑駁的墻面,帶著人們一種非常規的視覺享受。在都市生活的快節奏之下,一種包含年代感,故事性的裝修風格,打破原有的枯燥,給與人們質樸,自然的美。
3、素凈的色調/枯萎的質感
侘寂風是一種比性冷淡還冷淡的風格,基本不會有很鮮艷跳脫的色彩出現,沒有繁雜的線條裝飾。常用淺灰色系的棕色,灰白,米白,大地色為基礎用色。而干枯,枯寂,漠然的表面,是侘寂風所想表達的。
4、自然元素
原木、藤編元素、亞麻制品,都是很適合侘寂風的元素。手工的質感,雖然很多是機械制品。有回歸自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