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居住,土樓作為樓房的主要作用就是居住功能,家族聚群而居住。
御敵,客家土樓的厚墻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國傳統住宅內向性的極端表現。以常見的4層土樓為例,底層和二層均不辟外窗,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有時四層加設挑臺。土墻的薄弱點是入口,加強措施是在硬木厚門上包貼鐵皮,門后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柜。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
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后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斗。
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御,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羔”的故事。
冬暖夏涼的物理性,客家土樓的墻體厚達1.5米左右,從而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洌風侵襲,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實土墻具有其他任何墻體無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年降雨量多達1800毫米,并且往往驟晴驟雨,室外干濕度變化太大。在這咱氣候條件下,厚土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干時,它能夠自然釋放水份;環境太濕時,吸收水份,這種調節作用顯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土樓還有抗震功能,比如說環極樓,環極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據縣志記載,1918年2月13日(民國七年農歷正月初三日)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數次,共計十余分鐘,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四層厚墻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長近3米一尺多寬。可是地震過后,由于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僅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參觀后說:“這樣的樓建在我們東京那就太好了!” 在環極樓的中心點上,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歌唱,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還有其的藝術性功能,客家土樓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在這方面,3種典型均有其特點。
五鳳樓一般選址于山腳向陽處,其立面中軸線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遞增,作為主體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軸線兩翼橫屋與之呼應地漸次升高,其重疊的三角形山面對峙左右,形成極工整的秩序構圖。雖不著力于細部刻繪,但那錯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飽含雄渾古拙的韻味。
方樓的造型特征與五鳳樓近似,唯其下堂和橫屋的外墻另厚升高,形成更為壯觀的整體。
圓樓是3種典型中造型藝術最富魅力的一種,崇山峻嶺之間,它以渾然一體的純粹形態出現,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樣,極具紀念性。圓的外形與天穹呼應,本色的黃土墻與大地密接。隨時光流近,土墻出現無數不規則裂縫,更顯得蒼勁有力。圓樓是那樣地苦心經營,卻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當今方興未艾的土樓旅游熱中,圓樓具有最強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