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筑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筑師和建筑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世界著名巴洛克建筑
1、羅馬耶穌會教堂
這座借鑒了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圣瑪麗亞小教堂的建筑,[bai]平面呈長方形,是一處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建筑作品,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筑師維尼奧拉和泡達負責設計,有著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的美稱。
2、羅赫爾修道院教堂
羅赫爾修道院教堂是一處有著精致內部裝修和簡潔外觀的德國巴洛克風格教堂代表作之一,內外裝飾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教堂內部的圣龕正中有著由圣母和兩個天使組成的群雕,下部還有著一組表情各異的圣徒雕像。
3、十四圣徒朝圣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是德國巴洛克風格教堂代表作之一,這處布置新奇,三個橢圓形的正廳和圣龕與拱形的天花相互呼應,內部上下布滿著各種植物性狀的裝飾圖案,金碧輝煌。雖然教堂的外觀相對平淡,但內部金碧輝煌的裝飾也呼應著外觀富有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