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面筋是布置在現澆板的上面的,彎鉤X向下,Y彎鉤向右邊,起到了抗剪及抗裂的作用。一般底筋是布置在現澆板下面,彎鉤X向上,Y彎鉤是向左邊,起到了抗拉受力的作用,要知道面筋跟底筋的保護層都是一樣的,通常為15mm。
現澆板鋼筋布置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并滿足錨固長度,見101-2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于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采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當然這也要取決于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于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并滿足錨固長度,
4、根據受力特點,應該是短方向受力較大,對板下部受力筋來講應放在下邊,長邊方向受相對較小,應放在上邊;上層筋相反短邊放在上邊,長邊放在下邊。詳見04G101-4。
筏板基礎鋼筋布置
鋼筋應布置在底板和面板的X和Y兩個方向。
1、因為板材有一定厚度,所以在板材頂部用一層鋼筋,在板材底部用一層鋼筋,是雙層的。底筋和面筋的縱向和橫向配筋,即鋼筋沿底板和面板的X和Y方向布置,每層鋼筋沿縱向和橫向設置。
2、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向鋼筋應放在下部,長向鋼筋應放在其上;對于表面鋼筋,短向鋼筋應放置在頂部,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下方。一般設置雙層雙向鋼筋,板的負筋就無法設置。
3、考慮到每層鋼筋受力后的一次和二次傳遞,還需要考慮作為基礎的特殊情況,在結構設計規范中可能沒有這么全面,尤其是地震效應,不是一個規則的恒載。地震應力*的是地基,但集中荷載體現在薄弱部位,水平質量突然降低等部位,如屋蓋結構突然降低引起的鞭端效應也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