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層結構的概念:指在整個建筑結構體系中,合理解決豎向結構的突變性轉化和平面的連續(xù)性變化的結構單元體系,為了滿足城市建筑功能的要求,那么結構必須以與常規(guī)方式相反進行布置,上部小空間,布置剛度大的剪力墻,下部大空間,布置剛度小的框架柱。轉換層的設置造成建筑物豎向剛度的突變,地震作用時在轉換層上下容易形成薄弱環(huán)節(jié),對結構抗震不利,所以在設計轉換層結構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布置轉換層上下主體豎向結構時,注意使盡可能多的上部豎向結構能向下落地連續(xù)貫通,尤其框架核心筒結構中核心筒應上下貫通。
2、弱化上部,強化下部,抗震設計時應保證轉換層上、下部主體結構的總剪切剛度比值滿足下式:式中:分別為轉換層上部第I樓層、下部第J樓層的主體豎向結構總剪切剛度。
3、盡可能減少需結構轉換的豎向構件,直接落地的豎向構件越多,轉換結構越少,轉換層造成的剛度突變就越小,對結構抗震更有利。
4、優(yōu)化轉換層結構。選擇具有明確傳力路徑的轉換層結構型式,以便于結構分析設計和保證施工質量。
5、將轉換結構作為整體結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采用符合實際受力變形狀態(tài)的計算模型進行三維空間整體結構計算分析。必要時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對轉換結構進行局部補充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