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公攤面積的標準不固定
關于公攤面積國家并沒有固定的標準,也沒有明確的比例,只由開發商根據自己需求來設定比例,比如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每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等都可被作為公攤面積,因此國家很難取消。
原因二:取消政策工程量大
取消公攤面積就跟近期我國實行的延遲退休政策一樣,在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實行的,因為在取消之前,需要很多輔助政策,只有這些輔助政策一步到位后才會逐步實施,而這個工程量大,預計需要5年左右才能落實完成。同時取消公攤面積政策對國內的房地產開發商會有很大影響,畢竟我國現在房地產開發商數量很多,牽扯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了,實行起來阻力大。
公攤面積取消會出現哪些問題?
1、增加購房人買房成本
公攤取消后,是不是有可能買房人要多出一點錢?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還沒有足夠的高和標準化,開發商可以有不少的辦法讓購房者多掏一點錢。如果公攤面積取消后,購房者是不是會額外多出一個支出?這個我們需要進一步觀察,反正在買房者與開發商之間,開發商是占據主要位置的,買房者處于被動地位。
2、房產證需要變更
公攤面積取消后,已經買房的人將面臨一大問題,就是房產證的變更。比如房產證上原本寫的是100平米,取消公攤面積之后,面積就將改為70平米。重新更換房產證,也是一件麻煩事,工程量較大,需要對房屋面積進行重新測量,甚至還包括容積率、綠化率等指標,都需要重新審核計算,難度較大,很容易帶來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