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價合一”,指的是二手房交易中涉及的貸款評估價、網簽備案合同價、房管局計稅評估價,三個價格將不再“各自為戰”,銀行將以網簽價和計稅評估價的值作為貸款評估額度依據。
“三價合一”政策對我們買房有什么影響?
1、買二手房成本上升。在我們買房的過程中,一般存在“四個價”,分別是:房屋成交價、銀行貸款評估價、網簽備案合同價、房管局評估價。房屋成交價各不相同,這個由買房雙方各自敲定,不在“三價”之中。因此,“三價”為銀行貸款評估價、網簽備案合同價、房管局評估價。咱舉個例子來幫助理解一下。
A先生想在珠海買一套總價200萬的二手房,首付30%,為60萬,需要向銀行貸款140萬。在“三價歸一”之前,為了避稅,A先生與賣方達成一致,網簽備案價寫低一些為170萬,政府的評估價會一般會低于實際成交價,假設也是170萬。A先生為了多向銀行貸些款,說成交價是260萬,但銀行有自己的評估系統,銀行最終的評估價是240萬,以這個價格銀行貸款70%給A先生,也即168萬。A先生既然得到了銀行的168萬貸款,自己只需掏32萬,相比于原來60萬的成本,少了28萬。如今“三價歸一”,銀行以網簽和房管局計稅評估價的值,也即170萬,作為銀行評估價,以這個價格的70%銀行給你貸款,也即119萬。A先生只能拿到銀行119萬的貸款,買下這套200萬的二手房需要自己掏81萬,比本來的60萬多出了21萬。一句話高度概括,購房二手房的門檻和成本抬高了,你能向銀行貸到的錢少了,你自己需要掏更多的錢。
2、規范二手房市場。作為買賣雙方而言,買方就應當按照真實的房屋成交價格向銀行申請相應比例的按揭貸款,而賣方也應當按照真實的房屋成交價格向稅務部門申報繳納相應的增值稅以及個人所得稅。但由于銀行、房管以及稅務等部門系統的各自獨立性,讓大部分買賣雙方在二手房屋交易時,能在銀行貸款以及稅費申報上鉆空子。而執行“三價合一”,其實不過是恢復二手房屋買賣中正常的貸款及申報稅費的合法行為,從而避免個別買賣方騙取高額銀行貸款或者通過“陰陽合同”的方式低價申報稅費。
3、在公積金貸款中早已實施“三價合一”,買方到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時,也是需要提供已在房管部門簽署的《房地產買賣合同》,并以該合同填寫的成交價格申請相應比例的公積金貸款。因此,總的來說,就此次商業銀行貸款執行“三價合一”本身而言,就是為了規范整個二手房交易市場秩序,肅清行業不正之風,引導二手房交易走向健康發展的利好政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所有涉及房地產事情都是圍繞“房子是拿來住”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