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主要原因是防止外立面流水,并且女兒墻外側還需做滴水線(槽),均為保證雨水不流落至外墻面造成窗框處積水,向結構內滲水。一般而言,女兒墻壓頂向內排水坡度不應小于5%,壓頂內側下端應做成鷹嘴或滴水槽。
什么是女兒墻?
女兒墻指的是建筑物屋頂四周外圍的矮墻,主要作用除維護安全外,亦會在底處施作防水壓磚收頭,以避免防水層滲水、或是屋頂雨水漫流。依建筑技術規則規定,女兒墻被視作欄桿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層樓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公尺,而為避免業主刻意加高女兒墻,方便以后搭蓋違建,亦規定高度最高不得超過1.5公尺。
女兒墻作用
女兒墻的作用是保護人員的安全,并對建筑立面起裝飾作用。不上人的女兒墻的作用除立面裝飾作用外,還固定油氈或固定防水卷材用。
有混凝土壓頂時,按樓板頂面算至壓頂底面為準;無混凝土壓頂時,按樓板頂面算至女兒墻頂面為準。
如今女兒墻已成為建筑的專用術語,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女兒墻的浪漫和詩情畫意也不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內容了,只是國家建筑規范中的90厘米高的磚混結構式的一堵矮墻而已。它回歸了建筑的本原,在建筑物上起著它應起的作用。一般在一些單元樓的屋頂上,成為建筑施工工序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封閉性的一部分。
女兒墻壓頂做法:
女兒墻壓頂是指在女兒墻最頂部現澆混凝土(內配2條通長細鋼筋),用來壓住女兒墻,使之連續性、整體性更好。
女兒墻的壓頂有多種做法,砼圈梁壓頂是其中之一。還有石材壓頂、金屬板壓頂、砌磚壓頂等多種,一般要根據不同做法的女兒墻和外墻裝飾風格來確定采用什么樣的壓頂。
首先,女兒墻是非結構構件,抗震的目的是防止它倒塌傷人,規范里要求,構造柱每4米一根到女兒墻頂,頂部做壓頂,(這個構造柱和壓頂都內配有鋼筋),目的是跟圈梁形成一個框架,以提高屋面以上構件(女兒墻)的整體剛度,如遇地震,則主要受力由混凝土構件承擔,同時混凝土構件跟砌體有了有效的拉結,那么女兒墻就不會那么容易倒塌。如果沒有構造柱,沒有壓頂,砌體女兒墻就是一個懸臂的墻體,抵抗類似地震這種側向力的能力是非常弱的。
其次,由于建筑的主體由構造柱、框架等互相連接,形成了一個混凝土的整體,對溫度變形相對有所約束,而女兒墻,如果不做構造柱、圈梁,則會跟主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原理跟抗震一樣;如果在溫度等的作用下,不同體系之間容易產生裂縫。你如果去翻翻建筑構造原理的教科書的話,上面關于砌體建筑外墻產生裂縫的部位的篇章里,對頂層易產生裂縫而提出的解決措施中的一條就是,女兒墻做壓頂,同時增加女兒墻內構造柱。
最后,砌體女兒墻高度小于500,是可以不做壓頂的,原來跟上面其實也是一樣,500~600高,240厚的墻體本身穩定性有所保障,而高于這個數值,為保證其穩定性,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了,比如壓頂。或干脆整個用混凝土墻與屋面整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