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壞地磚處理空鼓的方法是灌漿處理,主要方法是:把空鼓地磚一圈的磚縫給清理干凈,然后在調水泥時,將水泥調稀,最后順著這些磚縫,把水泥給灌進去,讓水泥自然流進空鼓的位置,當然在灌的過程中,還得用橡皮錘輕輕敲打地磚,以做輔助,等水泥干透了,就能達到修補的目的了,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不會破壞瓷磚,同時施工起來也很方便。
灌漿處理方法一般只限于輕微空鼓的情況,或者只有地磚一圈有空鼓問題,如果是大面積空鼓,最好還是重鋪。當然我們在裝修時,如果也遇到這種問題,可以先嘗試下,不行再來做換磚處理。
地板空鼓不拆地板如何處理?
可沿著地板邊緣縫隙灌入粘結膠,壓實并清除掉溢出物即可。但此種方法只適用于小面積地磚空鼓,并且是邊緣空鼓。如果是地板中間空鼓,需在中間鉆個孔灌漿再涂修復膏。如果是大面積空鼓,只能取出瓷磚重新鋪設了。
造成瓷磚空鼓的原因有哪些?
1、施工工藝造成的
濕鋪瓷磚極易產生空鼓情況。濕鋪過程中,因為水泥砂漿里水分很高,在干燥時,水分滲入基層,干燥后產生了大小不一的空洞,地磚跟基層中間無法充分粘結,便會造成空鼓。
2、偷工減料
通常裝修人員為了省時省料,通常會在瓷磚的四周抹上砂灰,接著將瓷磚鋪上。剛鋪好,因為四周固定,因此瓷磚看上去十分牢固,不過瓷磚下方中間并無砂灰,時間長了便會由于膨脹系數不一樣而導致起鼓。
3、環境及季節原因
因為季節的因素,鋪完后的瓷磚在水泥砂漿還未徹底干燥的時候,若是溫突然下降,便會造成砂漿中的水分無法徹底滲干。當溫度提升時,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瓷磚跟基層中間便會發生空洞、松動或者是脫落,從而產生空鼓。
4、施工技術問題
非專業施工人員在施工時,因為操作不規范等人為因素,也會造成空鼓。關鍵體現在這幾個方面:比如:基層未清潔干凈、基層澆水濕潤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