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機械表有兩種類型,手動上鏈及自動上鏈。手動上鏈的機械表必然是依靠手作動力,而自動上鏈的手表是利用機芯的自動旋轉盤左右擺動產生動力來驅動發條的。
無論是手上鏈還是自動上鏈,機械表的動力原理都是以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上弦后推動齒輪運動,進而推動表針走動。只不過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因此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機械表類型。
什么是上發條?
發條就是卷緊片狀鋼條,機械鐘、表和玩具里都裝有發條。
上發條是指將發條壓縮在一定空間內之后,利用其彈力逐漸松開時產生動力。這種動力可使機芯進入一種根本停不下來的轉動狀態。
彈性發條被擰的越緊,其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表就走的時間越長;當然,在彈性形變范圍內,如果擰過了,把發條擰斷了就另當別論啦。
如何上發條?
手動機械表通常由轉動表冠,來上緊表內的發條,發條系統釋放出動能來驅動手表的計時功能。所有的這些過程都由機械原理和構造來完成。
上滿的發條通常可以使手表行走約 30 多小時,最長的甚至可達八天或以上。如要表不停運作,則需注意隨時要上緊發條;但過度上緊發條會導致手表損壞,因此通常建議一天只需上滿一次發條,甚至有人建議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上發條,其原因是不同時間的溫度對于發條會有所影響,這樣能更好地保養手表。
自動機械表的動力來源佩戴者手腕的擺動產生能量給發條上弦,一只完全上條的自動機械表可持續運行36小時左右,如保證每天正常佩戴的情況下,可運作15小時左右,如超過以上的時間不戴或擺動不足(佩戴者的運動量少)都將引起手表的停走,再次佩戴前應先給手表上足發條。因此,正常情況下不需要每天都上發條。
順時針旋轉表把25圈,之后只要每天佩戴足夠的時間,自動陀就能給發條源源補充能量,從而使自動表正常走時。但要記住,擰30圈左右就行了,再擰就會釋放能量。
自動機械表,只要表友們的運動量夠的話,主張盡量少使用手撥上發條,因為手撥上發條,需要把柄帶動許多自動輪一起轉動,自動部件十分容易磨損,使表友們增加不必要的維護費用。
發條會不會斷掉?
大約在六七十年前,手表發條的材質還都是在用碳鋼的,這種發條都被做成「盤香」狀,它極易產生疲勞,發條的力矩落差很大,尾鉤通常是鉚合上的,發條表面需要摸油,最主要的是它還容易斷。
現在的手表發條早就改用白鋼的了,所謂白鋼發條是一種不銹鋼材質的,瑞士人稱其為NIVAFLEX,它是種成分復雜的鎳基金屬。和碳鋼發條相比,白鋼發條有很多好處和優點,主要就是力矩落差小,不容易疲勞,(上緊放松次數保證在1萬次以上)而且不容易斷,基本上都是自潤滑的,不需加油,它的自由狀態都被做成「S」形狀的。
很多人都十分擔心,怕自己的手表在上弦的時候,因為偶爾過力而斷掉。其實,基本上不用擔心,即使用大力上弦,發條被上斷的情況雖然也有過,但幾率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