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筑設計規范,三層樓地基的標準是需要挖到老土層20厘米以下的距離,即便這樣,總體下來也不能少于0.5米。如果蓋房選擇條基的話,三層樓房的基礎寬度不能小于1米,最好選擇1.2米,深埋一定要達到老土層,并且要在凍土層。
在進行地基設計時,要考慮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的要求,基礎底面的單位面積壓力小于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地基深度一般為建筑物高度的十分之一,如果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可以進行地基處理。建筑物的沉降值小于容許變形值,地基無滑動的危險。
地基承載整個房屋的重量,必須保證地基的質量。挖地基的深度應根據地質資料確定,沒有地質資料的,必須是挖到原土層,就是看是不是挖到老土了,也就是上面的回填土或其它經過松動的土或水溝淤泥之類是不是挖完了,如果沒有,那就要繼續挖,直到老土。以避免房屋發生不均勻沉降。
基礎的深度還要看近基礎是否有河道、水溝、崖壁之類,若是有的話應對基礎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松土層太深,應根據實際情況,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處理。
三層樓的地基標準是什么?
國家對于建筑都有相應的設計規范,通常三層樓的地基需要挖到老土層20cm以下的深度,總體不能少于0.5m。如果建房時選擇的是條基,那么樓房基礎的寬度不能小于1米,深埋要達到老土層。
三層樓地基需要注意什么?
1、挖土深度確定原則:確保基礎底面埋入深度不小于200mm,同時保證基礎不影響室內地坪;建議具體開挖深度為300mm就行。
2、做全鋼筋混凝土的條形基礎:板帶寬500mm、厚150、垂直于地梁方向的鋼筋用螺絲直徑規格10的間距200mm、板帶兩邊各放一根6的圓鋼筋,放在規格10的鋼筋上面,把規格10的鋼筋連在一起。
建房地基基礎的做法有哪些?
1、條形基礎
條形基礎是建房地基中最常見的,它的長度通常大于或等于寬度的十倍,條形基礎一般適用于單層或多層的砌體結構。
2、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整體性能好,施工費用較低,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較強。獨立基礎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性價比高。
3、樁基礎
樁基礎是由基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組成的,把基樁深埋在較硬的持力層或嵌固在巖層,深度一般在五米到十米之間。樁基礎的承載力好,有抗震的作用,常用于高層建筑中。
4、井格基礎
井格基礎是由橫縱兩個方向十字交叉組成的基礎形式,承載力非常強,樓層較高的話可以采用井格基礎的地基形式。
5、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是天然石材粗略加工后砌筑成的基礎,適用于磚混結構,是山區建造房屋的常用地基形式,承載能力以及抗震效果都一般。
3、地梁高250mm、與上部的墻同寬、主筋用4根12、箍筋用圓鋼筋6的間距200mm,地梁鋼筋直接放在板帶鋼筋上面的中線處;鋼筋綁扎好后支模澆混凝土,可以先澆板帶,等板帶混凝土硬了后再對露出板帶部分的地梁進行支模和澆混凝土,也可以一起支模澆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