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左右。一般高層住宅間距大于30米左右就能滿足規范要求了,26層住宅就屬于高層住宅,所以樓間距在30米左右就可以滿足居住的需求。一般來說,普通小區居住用房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樓間距的具體計算方式
樓間距指兩相鄰樓的外墻面距離,通常情況下泛指同一個小區兩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樓間距一般分為兩類:前后間距和左右間距。
1、前后間距:
兩樓間距不小于前樓高度的1.2倍計算。 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于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準。間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主要滿足日照、通風、視覺衛生、景觀等方面的要求
2、左右間距:
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筑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左右間距主要滿足消防、交通、防噪等方面的要求。
通常情況下,大家更重視樓間距的前后間距,所以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把樓與樓之間的前后間距泛稱為樓間距。
樓間距不足有哪些危害?
1、采光不足
如果房屋的樓間距不足的話,那么小區里面樓棟的密度就很大,太陽能夠照射到的面積就越小,造成的后果除了光線比較暗,大白天也要開燈之外,還會讓房間內的溫度較低,且比較潮濕。住在一層的住戶應該對此深有體會,房屋的日照時間會大大低于高層的住戶。
2、通風不好
樓間距不足的房屋還會造成通風情況不好,住宅是否舒適,除了必有的足夠日照時間外,空氣的流通也是很重要的。樓間距過于近的話,往往會讓前樓對后樓的通風造成遮擋,影響后樓的正常通風。
3、噪音大
樓間距不足的時候,噪音也會比較大,對于低樓層的住戶來說,晚間小孩散戶或行車行人都會帶來一定的噪音,關窗戶倒是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又要犧牲通風效果。
4、容易泄露隱私
樓間距不足時,隔壁棟樓的住戶就能看到自己家里面的情況,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鄰居觀察到,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毫無隱私可言,同時距離太近的話噪音也會很明顯,兩樓之間穿行的行人、車輛的聲音會清晰地傳進屋內,更甚者居住者的生活噪音也會傳到這邊來,孩子的哭聲、電視聲等等。
5、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兩棟樓之間的距離過于窄的話,會影響小區里面的人行過道。現在很多小區車位比不足,業主停車會擠占行車道,過道太窄容易造銷售通堵塞,在發生緊急事故的時候疏散人群消防車輛進入等都會造成很多不便利。樓間距不足就會使得小區內的過道設計的偏窄,小區內的內部行車擁堵問題不容忽視,尤其是現在很多小區車位比不足,業主停車會擠占行車道,如果發生什么意外,消防車輛進出都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