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夏季高溫越來越普遍,許多城市開始探索"區域集中供冷"方案以應對高溫帶來的問題。深圳、三亞和廣州等地已經開始試運行集中供冷系統,實現了高效、節能的空調供冷。但是,隨之而來的投資和運維壓力,以及市民對新型供能方式的疑慮和擔憂,使得這種新方案的推廣和應用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什么是集中供冷?
“集中供冷系統可以充分利用峰谷電價,靈活協同運行主機與蓄冷裝置,提升冷卻系統能效,降低用戶投資和運行費用。”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張泉說。他預測,隨著城市的持續快速擴張,大型商業建筑、購物中心、酒店和工業設施、冷鏈物流以及民用建筑等對集中制冷系統的需求將繼續增加。
然而,集中供冷需要大規模的建設和投資,建設供冷站點和配送管線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廣安愛眾新能源公司董事長周潤東表示,集中供冷的收費方式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收費方式:一種是按照面積計費,另一種是按照實際使用的冷量收費。此外,大部分集中供冷服務還涉及基礎服務費用。
集中供冷面臨挑戰
對于住宅小區來說,集中供冷并非剛需,由于使用時長和頻次不穩定,較低的使用率可能會導致運營商難以維持日常運轉。因此,在當前情況下,要實現大面積普及,仍然有較大的困難。
雖然集中供冷的推廣和應用面臨著諸多挑戰,但絕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集中供冷具有顯著的環保和節能優勢。通過集中供冷,公共建筑可以擺脫傳統的分散式制冷系統,實現節能和減排目標。因此,這種新型供能方式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
集中供冷前景看好
地源熱泵技術尤被看好,它利用地下100米以下的地源恒溫特性進行工作,能耗比一般制冷設備低很多。在夏季,水通過地下管道循環,水溫可以降低到20攝氏度左右,然后再經過地源熱泵主機制冷,將水溫降低到7攝氏度后向建筑供冷;冬天則可依據相同原理提供供暖服務。
盡管面臨種種挑戰,集中供冷系統仍是應對高溫天氣的有力措施,它的環保和節能優勢將有助于推動更多城市和地區采納這一新型供能方式。然而,其推廣和應用仍需克服資金投入大、運營難度高、市民接受程度低等問題,這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和公眾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