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古老傳說,飽含濃濃的浪漫與悲劇,今年的8月22日,中國將迎來七夕節,又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然而,以天文學為基礎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是否能夠成真?身高、外貌、年齡等因素是不是都匹配?帶著這些疑問,新華社請來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普主管王科超來為我們揭秘這個天文學的“冷知識”。
牛郎星和織女星在天文學上指的是天鷹座的河鼓二和天琴座的織女一。這兩顆星星的布局和形狀,彷佛在講述著古老的愛情故事。河鼓二與其附近的河鼓一、河鼓三組成一個扁擔的形狀,像極了牛郎的扁擔。而織女一周圍的4顆恒星,形成的菱形形狀,被許多人視為織女的梭子。
然而,牛郎星和織女星真能在七夕節相會嗎?王科超指出,二者之間的距離大約有16光年,因此,兩顆星星一直都是“異地戀”,七夕節當天也無法見面。若以人類的觀念來解釋,就像是牛郎給織女打電話,信號需要16年才能傳到另一方。更為殘酷的是,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的距離還在不斷增大,這對“異地愛侶”將會越來越遠。
根據天文研究,牛郎織女的這段愛情不僅是“異地戀”,更是“姐弟戀”。王科超介紹,織女星的“年齡”約為4.5億歲,而牛郎星的“年齡”約為1億歲。織女星的“個頭”和“體重”也比牛郎星要大。織女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2.1倍,赤道直徑約為太陽的2.8倍;牛郎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7倍,赤道直徑約為太陽的1.8倍。由于過快的自轉速度,二者都已經變成了橢球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織女星大約在14000年前曾是我們的“北極星”。“由于地球自轉軸會發生進動,約12000年后,地球自轉軸將再次指向織女星附近。”王科超說:“屆時,織女星將以北極星的身份再度照亮天空,成為史上最明亮的北極星。”
這就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王科超為我們解析的牛郎織女的天文學解讀。原來,這一段古老的愛情傳說,并非只是人們的想象和創造,它與天文學有著深深的聯系。雖然他們的愛情故事并不能如人們所愿,但這份愛情的堅韌和永恒,仍然激勵著我們去追求和守護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