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算兩層。復式樓的內部結構一般是做成2層,房產面積也都是按照2層來算,并且1樓通向2樓的樓梯面積也要計算在內。若房屋層高超過2.2米的話,則需要全額計算,若房屋層高沒有超過2.2米的話,則只需要計算全額的一半。
復式和躍層的區別是什么?
1、上下兩層分割不同:前者的上下兩層并沒有被分割成兩個空間,仍然還處于同一個空間,若是從下層看向上層的話,則可以直接看到上層的樓梯、走廊、地面等等,而后者的上下兩層一般都是分割成不同空間的,并且在下層一般都是無法看到上層內部動態的。
2、層高不同:前者層高一般都是在三米三左右,而后者層高一般都是在五米六左右,也就是兩個套房層高的總和。
3、面積不同:前者在計算面積的時候一般都只需要根據第一層的面積來進行計算,而后者若是擁有完整的兩層的話,那么在計算面積的時候則需要將兩層面積加總在一起,假如房屋并沒有擁有完整的兩層的話,那么在計算上層面積的時候可以根據坡屋頂的面積來進行計算。
為什么不建議買頂樓復式?
1、空間浪費嚴重
頂樓帶閣樓的房子,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頂復,但不同的是帶閣樓的頂復通常都是斜頂的,層高一般不超過2米2,空間尺度比較小。所以即便有閣樓相贈,但據我了解,只有少數人會把閣樓用作正常的臥室設計,多數情況下只是用作功能間。比如衣帽間、棋牌室、兒童玩具屋,甚至是雜物間等,雖然花了復式樓的價格,但實則還是平層的利用空間,并且樓道拐角之處甚多,有時還會占用一樓的空間,浪費比較嚴重,并沒有想象中的復式享受,無法做到真正的物盡其用,不如雙平層復式來得好。
2、裝修成本高昂
前面說過了,帶閣樓的房子,其實真正的實用空間,也就是一樓的主功能區間,但是為了貪戀復式享受,以及附屬功能間的利用,攤上了閣樓。原本比如只需要簡簡單單四五十萬的裝修成本,最終卻因為為了達到復式該有的享受,而在原有裝修成本、設計、選材上要求也會變得更高,成本自然增加,這只是第一點。第二點,即便你不想在復式享受上多花成本,但是閣樓、樓梯等多出來的空間部分,卻是實實在在的,繞也繞不開。于是乎原本四五十萬就夠的裝修成本,最終說不定要變成六七十萬,裝修設計得當,將來再加價轉手還好,但如若裝修不當,恐怕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3、電梯出行困難
帶閣樓的房子,通常不會是高層住宅,要么是樓梯頂復,要么就是六七樓小洋房,或十一二層的小高層,所以總高不會太高。如果是樓梯頂復,那么跟是否高層似乎已經沒太大關系,因為六樓就已經夠你爬了,去超市買個菜,還得掂量著能否提的回去。而如果是六七樓的電梯洋房,那相對還是比較理想的,一層兩戶,一單元12戶人家共用一部電梯還是可以的,偶爾爬爬樓梯也無大礙。但是如若是十一二層的小高層(但由于六七樓的洋房太稀缺了,地產商經常會把11層的小高層包裝成小洋房),不僅電梯使用頻率不低,有時候在上下班高峰期,等一趟電梯就是五六分鐘,會把人急壞掉。一旦電梯出現故障,從十一二層的頂樓往下爬樓梯,來回一趟也是受不了的。
4、安保隱患
這點大家也許不解,但卻是我身邊時有發生的。許多人選擇頂復,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頂復的安靜和強私密性,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許多人羨慕人不來的東西。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當你享受了靜謐跟私密性,同時也要承擔可能帶來的安保問題。由于樓下鄰居,如若沒什么要緊事,是很少會路過頂樓的,也因此頂樓就成了竊賊的首要目標,就因為頂樓不太容易被發現。所以住頂樓的,家里的安保設計必須更到位。
5、暴曬嚴重
頂樓,尤其是帶閣樓的房子,閣樓之上就是屋頂,大夏天的即便是24小時開著空調運轉,估計還是會覺得熱,每個月電費都得多花不少。而閣樓只能作為附屬間不說,裝修成本還多花了一二十萬,最終還沒能物盡其用,上下班估計除了臥室客廳,也少有人去功能間活動。甚至是住的時間一久,打理都懶得打理了,夏天一熱干脆直接就跟一樓隔斷開來,沒事上去都不想上去。一來確實受不了那高溫,二來也可以阻擋一部分的熱量,為一樓帶來降溫,但可憐的是閣樓的裝修在經常的暴曬中難免會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