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智能手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手機電量的持續關注,甚至是焦慮。去年蘋果更新iOS 16后,iPhone百分比電量顯示的回歸,似乎又再次觸發了這種電量焦慮。但實際上,我們了解手機電量顯示的真實意義嗎?
電量顯示:一場“美麗的謊言”
當手機顯示剩余電量為20%,甚至更低時,是否感到焦慮?是否擔心手機隨時可能自動關機?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有時手機在顯示低電量時仍能繼續使用一段時間,而有時則在電量尚有余量時突然關機。這一切都源于電量顯示的不精確性。
1、SoC(State of Charge)的原理
電量顯示依賴的是SoC,即荷電狀態,它代表電池剩余容量和實際容量的比值。但遺憾的是,手機或電動車的實際電量并不能夠直接測量獲得。通常,通過測量電池的電壓和電流,再通過估算得出剩余電量。這個過程涉及復雜的計算與估算,因而不可避免帶來誤差。
2、測量方法的局限性
• 庫侖計法便是通過安裝計量芯片,對電流變化和時間進行積分,從而估算出電量使用情況。然而,這是一個開環估算系統,缺乏對初始值誤差和噪聲等因素的調整能力。
• 電壓測試法則是通過測量電池的電壓變化來估算電量。不過,獲取準確的開路電壓(OCV)需要長時間靜置,使得這種方法難以實時進行。
為了優化電量估算,一些電池制造商采用了卡爾曼濾波、神經網絡等高級算法,以減小估算誤差,提供更準確的電量信息。
電量焦慮:心態問題及解決之道
雖然技術手段在不斷進步,但電量顯示的不準確性仍然是一個難以完全克服的問題。這不僅增加了用戶的電量焦慮,也推動了手機制造商在電池容量和快充技術上的競爭。
然而,電量焦慮在根本上是一個心態問題。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我們幾乎不需要以犧牲使用體驗為代價來追求長續航。電池的充放電本質上是離子在正負極間的定向運動,它的壽命自生產之日起就在減少。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同,會影響電池的實際耗電速度。
電池技術的未來
面對電量焦慮,真正的解決之道在于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電池技術不僅需要考慮能量密度,還需兼顧壽命、安全性、效率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未來的電池技術或許會帶來更長的續航能力,更快的充電速度,從而真正解決人們的電量焦慮。
電量焦慮是現代生活中一個普遍的現象,背后隱藏的是電量顯示技術的復雜性和不準確性。了解這一過程,有助于我們更理性地對待電量顯示,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電池技術會更加先進,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最終解決電量焦慮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