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旦到春節,“頂流”哈爾濱的熱度還在持續。據大數據測算,今年春節期間(2月10日至17日),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1009.3萬人次,日均同比增長81.7%;實現旅游總收入164.2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35.4%,游客接待量與旅游總收入均達到歷史峰值。
走入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廣場,除了人山人海的游客和拍照打卡的“公主”、“女王”們,屹立在寒冬中的四季沐歌空氣能溫暖驛站同樣惹眼,成為小金豆們的最愛,溫暖了前來哈爾濱旅游的眾多游客。
隨著哈爾濱冰雪旅游火熱出圈,四季沐歌空氣能似乎終于尋到了破局思路。
事實上,四季沐歌進入空氣能熱泵領域已有20余年,年產規模70萬臺并且擁有南(廣東順德)、北(江蘇連云港)兩大生產基地,以及千萬級實驗室和龐大的專業科研團隊,根基可謂深厚。然而在此之前,四季沐歌空氣能一直都很低調,埋頭扎在空氣能的技術研發上,事實上在消費市場,四季沐歌空氣能一直在用行動推動著熱泵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伴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變革、產業環境的不斷變化下,四季沐歌能否靠空氣能拉動千億產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升溫”謀突圍之機
空氣能熱泵是朝陽產業,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全球能源危機之下的清潔能源技術浪潮,還是中國的“雙碳”目標、“因地制宜推動熱泵等清潔能源取暖進程加速”等利好政策,都為空氣能產業帶來了蓬勃而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空氣能熱泵行業同樣也面臨著“內卷”、價格戰等尷尬境地。
在行業觀察者看來,市場大環境日益下行、行業內卷嚴重、用戶轉化成本持續走高,不可避免地成為每家企業所要面對的挑戰。如何才能從逆境中破局?難道靠一味的埋頭苦干就能“等風來”?
四季沐歌空氣能并沒有選擇等,而是選擇展現自己的“溫暖基因”,通過與極寒超低溫環境的“斗爭”使其不斷“升溫”。2022年,四季沐歌空氣能與中國南北極科考合作,登陸世界最寒冷的大陸—南極大陸,為中國長城站供暖;2023年勇征“北極村”漠河,在-42℃的極寒環境中演繹著溫暖與征服;2023年12月更是攜手哈爾濱,繼續以冰雪符號進行深度捆綁,在-30℃的冰天雪地里和哈爾濱一起溫暖了全球游客。
這一系列的“升溫”舉措,一來進一步強化了大眾和社會對于空氣能熱泵品類與四季沐歌品牌的識別和記憶,畢竟在這樣冰天雪地的極寒環境下,四季沐歌空氣能到底能不能“過五關斬六將”、征服極寒超低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前來哈爾濱旅行的數百萬游客是見證,報道哈爾濱火爆盛況和溫暖場景的央視和地方重要媒體也是見證。
二來可以很好地借勢而為,將四季沐歌一直以來的“溫暖基因”在冰雪中進行更好的展現。在一系列針對性策略實施和“冰城”火爆流量的加碼下,四季沐歌空氣能的品牌聲量和市場認知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有備而來”聚破局之力
如果說品牌的“出圈”是瑰麗耀眼的火焰,那么,產品、技術、渠道則是為火焰提供不竭能量的“燃料”。伴隨著空氣能熱泵行業的發展,空氣能產品在價格、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差異性卻越來越小,而對核心技術攻關卻始終未曾有大的突破,這也導致了空氣能行業的同質化競爭陷入表面激烈、內在乏力的怪圈。同質化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傳統廠商出路在哪?是尋找路徑突破產品同質化的怪圈,還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生存的空間?顯然,四季沐歌空氣能選擇了前者,也是最為艱難的一條路線。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四季沐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技術攻關克難,自主研發的DD-HOT“倍熱環”強熱系統,讓空氣能設備在零下36度的超低溫工況下依舊能穩定運行,有效保障了惡劣氣候條件下空氣能供暖的穩定性、舒適性、節能性和高效性;不斷創新升級的CAS智慧控制系統,則為社區分布能源站帶來了出色解決方案,管理更便捷、運行更高效、節能看得見。同時,四季沐歌在2023年對品牌形象做了全新升級,以專業空氣能品牌的新形象讓品牌和產品更具辨識度。
在渠道方面,四季沐歌空氣能則以南北雙基地為根基輻射全國,打破南北采暖“兩重天”的差異化;在應用端,則通過在清潔能源多年來積累的實力覆蓋地產、酒店、學校、醫院、農、牧、漁、市政暖通等各種應用場景,實現清潔能源的全方位利用體系。
“雙碳”目標背景下,空氣能行業這個“黃金賽道”還在持續迎來更多的品牌入局,同時伴隨著行業內卷不斷加劇以及空氣能品牌的持續加碼,空氣能產業能否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這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