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SU7的上市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在3月28日的北京發布會上,小米汽車SU7的熱度超乎想象,短短27分鐘內,就有50000臺大定。然而,隨著高漲的熱情稍微冷卻,一些消費者發現自己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已支付的5000元定金似乎無法退回。這一現象迅速在社交平臺引發討論,同時也讓“定金”和“訂金”的區別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事件回顧
根據潮新聞的報道,小米汽車SU7的上市成績斐然,然而緊接著出現的定金爭議也令人矚目。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嘗試退回定金卻發現無法操作,而一些二手平臺上則出現了多個轉手SU7購買鏈接。對此,小米官方的回應是,在支付定金7日內支持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后,車輛配置將自動鎖定,定金也隨之不可退還。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討論,特別是關于定金與訂金的區別及其對消費者權益的影響。
定金與訂金的區別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的主任付建對定金和訂金的區別做了明確的解釋。他指出,訂金是一種預付款或先期支付行為,當交易無法完成時,支付訂金的一方有權要求全額退還。與之相對的,定金則具有擔保性質,旨在擔保債權的實現。若交易未能實現,支付定金的一方將失去定金,而接受定金的一方若未履行約定,則需雙倍返還定金。
小米汽車定金政策分析
在本次事件中,小米汽車在購車協議中明確了定金政策。消費者支付2萬元定金后,即視為配置鎖定,定金不予退還。而對于其他車型,小米汽車提供了7日內無理由退款的選項,超過7日則進入不可退款的狀態。根據法律專家的分析,小米汽車的做法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因為消費者是在充分了解規則的情況下自愿簽訂購車協議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
盡管小米汽車的定金政策在法律上無懈可擊,但這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就無路可走。對于認為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付建建議可以首先向汽車公司咨詢,尋求解決方案。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尋求幫助。
小米汽車SU7上市引發的定金爭議,再次凸顯了消費者對于定金和訂金概念的混淆以及對自身權益保護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了解并明確合同條款是保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清晰、公正的政策和積極的溝通態度對于維護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至關重要。最終,只有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公平、合理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