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是一種能夠在多種環境條件下生存和繁殖的致病菌,尤其擅長在低溫環境中生存。這使得冰箱冷藏的食品,特別是海鮮,成為李斯特菌感染的高風險食品。本文將詳細探討冰箱冷藏海鮮為何容易感染李斯特菌,包括李斯特菌的生物特性、海鮮的特點、冰箱環境的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孕婦吃冰箱冷藏海鮮感染李斯特菌引產
據媒體報道,近日,杭州,懷孕29周的玲玲因高燒緊急被送往急診室,盡管孕期的檢查一切正常,但突如其來的高熱和不規則宮縮讓情況變得異常緊急。胎兒B超檢查顯示宮內胎兒心跳停止了。緊急情況下,醫生們為玲玲進行了引產手術。令人意外的是,玲玲在手術后出現了膿毒血癥和感染性休克。醫生們采集了宮腔內的羊水樣本進行細菌培養,結果揭示了罪魁禍首——產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經過仔細詢問,玲玲回憶起幾天前曾食用過冰箱冷藏的海鮮,而沒有再次加熱,這成為了她感染李斯特菌的可能途徑。
醫生介紹,李斯特菌在0—4℃冷藏環境下仍能生長繁殖,在-20℃的低溫環境下也能存活1年,通過食物污染傳播,經消化道感染。引起感染的原因往往是食用未經徹底加熱的污染食品。李斯特菌對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尤其危險,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孕婦感染后,可能會導致流產、早產,甚至胎兒死亡。
——李斯特菌的生物特性
1. 生存能力
李斯特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它可以在從-0.4°C到45°C的溫度范圍內生存,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0°C左右。然而,即使在極低的溫度下,李斯特菌也能緩慢增長,這使得冰箱冷藏食品成為其潛在棲息地。
2. 繁殖特點
李斯特菌的繁殖速率相對較慢,但其耐寒性和適應性極強。它們能夠在pH值范圍為4.4到9.4的條件下生存,并可在低氧環境中存活。李斯特菌可以在冷藏條件下通過緩慢但持續的繁殖,逐漸達到足以引發疾病的數量。
3. 致病機制
李斯特菌主要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品進入人體。它具有跨越腸道屏障、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的能力,可導致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李斯特菌病表現為胃腸炎、腦膜炎、敗血癥等,特別對孕婦、新生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危害較大。
——冷藏海鮮的特點
1. 高濕環境
海鮮的水分含量較高,如未徹底干燥處理,容易形成高濕環境。這種環境非常適合李斯特菌生長,因為高濕度有助于細菌的繁殖。
2. 富含營養
海鮮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為李斯特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源。特別是在冷藏過程中,海鮮中的營養成分會釋放到表面,促進細菌的繁殖。
3. 原料處理不當
捕撈后的海鮮通常需要經過清洗、去鱗、去內臟等處理步驟。如果這些步驟處理不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捕撈工具、運輸工具和加工設備如果未徹底清潔消毒,也會成為李斯特菌的污染源。
——冰箱環境的因素
1. 溫度控制不穩定
雖然冰箱的溫度通常設定在4°C左右,但實際使用中可能存在溫度波動。例如,頻繁開關冰箱門、食物堆積過多等都會導致溫度短暫升高,這為李斯特菌的生長提供了機會。
2. 交叉污染
冰箱內存儲的不同類型食品之間,如果沒有合理分隔,容易發生交叉污染。生鮮海鮮與其他熟食混合存放時,李斯特菌可能從受污染的海鮮轉移到其他食品中。
3. 衛生情況
冰箱內部如果不定期清潔,容易積累食物殘渣、汁液等,這些都是李斯特菌生長的溫床。不潔的冰箱環境使得李斯特菌更容易在不同食品間傳播。
——如何防范李斯特菌感染?
1. 適當處理海鮮
• 徹底清洗:在處理海鮮時,應使用干凈的水徹底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
• 及時冷凍:處理完海鮮后,應盡快將其冷凍,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室溫下。
• 分區存放:將生鮮海鮮與其他食品分開存放,最好使用密封容器或保鮮袋。
2. 控制冰箱溫度
• 保持冷藏溫度:確保冰箱溫度保持在4°C或以下。可以使用溫度計定期檢查冰箱溫度。
• 避免過度堆積:避免冰箱內食品堆積過多,以確保冷空氣流通,使溫度均勻。
3. 定期清潔冰箱
• 定期清潔:每月進行一次徹底清潔,使用消毒劑清洗冰箱內部,特別是擱架和抽屜。
• 及時處理食物殘渣:及時清理冰箱內的食物殘渣和溢出的液體,防止細菌滋生。
4. 注意個人衛生
• 洗手消毒:處理海鮮前后應徹底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污染食品。
• 使用專用工具:處理生鮮海鮮時應使用專用砧板和刀具,避免與其他食品混用。
綜上所述,冰箱冷藏海鮮容易感染李斯特菌,主要是由于李斯特菌的耐低溫、海鮮的高濕高營養特性、以及冰箱環境中的溫度波動和交叉污染等因素。為了防止李斯特菌感染,我們需要從海鮮處理、冰箱管理和個人衛生等多個方面入手,采取綜合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李斯特菌的感染風險,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