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澆筑之前,應先將表面上的灰塵處理干凈,避免影響后澆帶的使用效果。二是應將后澆帶內的垃圾、泥塊試塊、鑿毛形成的碎混凝土、除銹造成的銹渣徹底清理干凈。三是在澆筑之前,混凝土的級配應根據現場后澆帶的濕潤程度,合理調整混凝土的級配、坍落度等,還要保證混凝土的原材質量。
一、什么是后澆帶
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混凝土帶。
后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筑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形成薄弱部位。設置后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二、后澆帶澆筑注意事項
1 、后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置后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后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余應力。
2 、結構設計中由于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后澆帶,在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設置后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3、后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筑物后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 ~1000mm為宜。
4、通過后澆帶的板、墻鋼筋應斷開搭接,以便兩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縮;梁鋼筋可不斷開。筏板基礎底板及基礎底板梁受力鋼筋必須貫通。受力主筋宜采用焊接連接。
文章總結:以上就是關于后澆帶澆筑前怎么處理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家核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