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GB50016-2018版建規(guī)5.5.23條要求,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第一個避難層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米,兩個避難層之間的距離不宜大于50米。按照3米一層來算,第一避難層大概在16樓或者17樓,第二個避難層是樓頂那一層。
避難層是什么意思?
避難層(間)是建筑內(nèi)用于人員在火災時暫時躲避火災及其煙氣危害的樓層(房間)。一般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旅館、辦公樓、綜合樓等公共建筑需要設避難層。常見避難層的類型有敞開式、半敞開式和封閉式三種。
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滿足設計避難層人數(shù)避難的要求,并宜按5人/㎡。建筑高度大于24m的病房樓,應在二層及以上各樓層設置避難間。
如何識別哪一層為避難層?
1、首先了解建筑高度是否屬于大于100m的超高層建筑
主要是一定要分辨清楚一點,那就是到底是不是大于100m的超高層建筑?一般來說,普通高層住宅高于33-35層以上的,都可能屬于超高層建筑,而其避難層所在的位置,以3m的層高為例,一般在15至16層左右的位置。
但是各位購房者要注意了,上面所說的只是一般情況下。也就是說,如果當住宅樓下設有底商或綜合體時,那么避難層的樓層將順理成章地有所降低,這時可能是12至14層,甚至是更低。
2、戶型與普通住宅存在差異
其實,如果是細心的購房者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避難層的戶型與普通住宅的戶型設計是大大不同的。一般來說,避難層可根據(jù)情況修建為平層、以避難層上部或下部戶型結(jié)合避難層的部分空間修建為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