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倒塌是因為地震波的波動而倒塌,地震波又分為橫波合縱波,縱波的傳播速度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三態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受橫波和縱波影響房子先是上下晃動然后左右晃動。
地震時受到的震動主要危害來自于橫向力,平行于地面晃動時產生樓房倒塌,倒塌方向多見于垂直方向整體向下坍塌,這有些像定位爆破。
按照正常情況下,不論地震級數烈度大小,其位移大小一般都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也就是說越往上,越靠外墻,地震所產生的位移越大。 但是位移大只是現象,并不說明危險大,實際上,高層建筑受到地震作用后,最大的剪力和彎矩都發生在底層。而且由于大樓振動時可能有好幾個振型,不同的振型破壞的位置是不同的,一般要根據大樓的剛度體系建立振動力學模型,計算后得出。 就大多數樓房來說,地震破壞最嚴重往往發生在最底層。
幾級地震樓房會倒?
地震有兩個指標衡量,以上地震級別,二是地震烈度。房屋倒塌用烈度形容比較準確,一般的房屋抗震級別為7級,在波及范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地震烈度分為12等級。
第一級,人們并未感覺到震動。
第二級,人在高樓才能感覺晃動。
第三級,在地面的室內能感覺到,懸掛對象也晃動。
第四級,連汽車也晃動,嚴重的話木墻或窗架會出現裂縫。
第五級,容器中的液體濺出,睡覺的人會被震醒,小物體會移位。
第六級,墻上掛的圖畫會掉下,家具移動,人們會因為害怕紛紛逃到屋外。
第七級,人會站立不穩,池塘出現水波。
第八級,磚石墻部分破裂倒塌,樹枝斷落。
第九級,是很嚴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級,水庫出現裂縫、橋梁被破壞,鐵路扭曲等。
第十一級,地下水管及陰溝系統全被破壞。
第十二級,全面破壞,連巨石也震動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