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這三座相互連通、實為一體的園林組成的。三園可各自劃分為數十個景點,每個景點都以一組建筑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點中的每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個院落,而每一個院落又分別有幾幢建筑。這種園中有園、層層嵌套的格局是圓明園的一個重要特征。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內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里日后成為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筑群。
第二部分,將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后來乾隆帝御題“四十景”的主體(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間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筑組群。 擴建后的圓明園,占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