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澄清產權歸屬:
由于現在購買房產一次性付款的購房者比較少,大都為按揭或分期的,因而,購買的房源變成了爛尾樓,就存在產權歸屬問題,因而,我們必需要經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首要,要經過合法的法律咨詢,確定自己的產權歸屬,有產權在手,總比什么都沒有的要強。其次,購房者仍然能夠依照程序向房管部分請求處理房產證。
2、聯合交涉維權:
澄清產權歸屬問題后,應該盡可能的與其他業主一同,取得較大限度的法律支持。如果所購買的樓盤僅僅存在“爛尾”可能,能夠測驗給開發商一點時間,如果其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資金,完結后續工程,購房者的丟失便可降到最少。
若是開發商由于資不抵債而破產,遭遇“爛尾”危機,則不可將房子退給房產企業。由于退房往后,購房者拿不到購房款,只能拿到收據或欠條。而購房者和房產企業之間的聯系,將由生意聯系變為債權債務聯系。
假設房產企業較后因資不抵債,不得不宣告破產,其財物被法院拍賣,而依據破產法償債先后的規定,消費者比一般債主更簡單得到房產企業的補償款。
若決定要申述發展商時,業主也必須聯合維權。如果其他業主打了官司,而且取得勝訴、得到補償,而有的業主由于等候發展商竣工沒有及時申述,可能終究就得不到補償。
3、信任政府:
關于爛尾樓,政府會依據不同狀況,采納不同方法進行干涉:
缺資金的,政府會期限由企業籌集資金或引入合伙人。違法違規的,政府會要求在指定日期內整改。觸及經濟糾紛,要打官司的,政府也會插手。關于開發商破產或經盡力仍然無法持續施工的政府將依法收回項目并對外投標,或者開發商自己找到接盤俠。
購房者應該如何避免買到“爛尾房”?
1、買房時認真檢查開發商的五證。
我們所說的“五證”指的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購買“五證”齊全的房子,不但有利于避免買到爛尾樓的風險,而且對于后期辦理產權證也是有利的。如果“五證”不齊全,意味著房屋手續不全,那么辦理產權證也就不會順利,甚至會拖上很長時間。
2、買房時一定要查看開發商的營業執照原件。
有正規營業執照的開發商所開發的樓盤項目在后期的交易中才會讓購房者放心購買,缺乏正規營業執照的開發商你很難保證其所開發的項目不會爛尾、維權等。通常情況下,正規的開發商也會在售樓部將營業執照等信息公示給大家看。很多開發商提供的是復印件,其實復印件很容易作假,所以,購房者一定要求查看營業執照原件。
另外,建議大家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查詢營業執照的企業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金、經營范圍等信息的真偽。
3、購房者多考慮購買現房或準現房。
現房或準現房不僅可以即買即入住,而且房屋質量的好壞購房者可以現場進行了解,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買到爛尾樓的風險,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