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沖動消費
從目前購房的主要群體來看,大多數是80、90后,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容易感性消費,相較于房子的質量和價格,80、90后可能更為關注的是小區的個性體現,但這樣往往容易導致沖動消費,而忽略掉房子本身的問題。
2、不要只看價格
買房是家庭中的一筆大的支出,在此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確定買房范圍、能夠接受的價格范圍、房屋面積的大小等等。除此之外,也需要對所選房子的價格、環境配套、社區服務和物業等做全面的考量。避免感性消費,“知己知彼”才能買到適合自己且性價比高的房子。
在購房時,價格肯定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價格越低越好。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過度關注房源的價格因素,那么肯定會忽略小區的品質,可能影響到日后生活的舒適度。
在同一小區,當然是單價越低的房子性價比高,但在不同小區比較,往往是平均單價越低的小區越不好。價格低肯定有它自身的原因。例如,地理位置偏僻、配套設施不健全、房齡老等等。買房子,選小區,不僅不能選平均單價最低的社區,相反,應該選擇平均單價中等價位以上的社區。
3、貸款年限并非越短越好
在貸款買房中,最讓人頭疼的要數貸款年限了,人們常常糾結到底貸多少年才合適,很多人錯以為貸款年限越短越好,因為這樣一來可以盡早地擺脫掉還貸壓力。但如果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很有可能會背負上沉重的還貸壓力。
建議選擇長的貸款年限比較合適,一是因為貸款年限長月供少,這樣可以減少平時生活的壓力,并可以將有限的錢拿來理財;二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有可能會出一些便民、利民的政策,那樣便可以減少一部分房貸支出,總體看來會比短期交付劃算的多。
4、查明產權狀況和有無債務負擔
購房者需要認真審查房屋產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這一點對于新手購房者來說非常的重要。
首先,需要明確交易對方提供房產證上面的產權人和交易對方提供的身份證是不是同一個人;其次,要查驗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權利限制情況和共有人情況等,如果房屋產權不明確或有糾紛,建議不要購買。
另外,還需要注意自己想購買的二手房屋的物業管理,水、電、燃氣等費用有沒有欠費情況,如果有,需要在房屋交接時要求原業主全部繳清。
5、在合同中體現關鍵性承諾
簽約過程中,購房者要把關鍵性約定和賣方的承諾體現在合同中,不能以口頭約定代之。因為一旦發生糾紛,口頭約定則無法舉證。合同的必備條款主要包括:房屋面積及附屬設施、價款及給付方式、土地使用年限、房屋交付期限、違約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