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和兩限房等。其中公租房、廉租房是沒有房產證的,此類房產主要是政府為住房困難人士提供的福利性住房,所以大部分地區的居住人不具備房產交易資格。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都有房產證和70年的產權,在符合當地政策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買賣交易。
保障性租賃住房是什么意思?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構成。這種住房的面積平方數一般都不會超過七十平,而房屋租金一般都會比同一地段的房屋租金更低一些,讓很多住房困難的家庭或者是青年都可以租賃得起,從而有效解決自己的住房困難問題。
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一是性質不同。公租房屬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承擔兜底保障責任;保障性租賃住房屬普惠性公共服務,市場自發供給不足,需政府政策支持引導。
二是保障對象不同。公租房保障城鎮住房、收入困難家庭,具體范圍和條件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無房新市民、青年人,不設收入線門檻,具體條件由城市人民政府確定。
三是責任主體和籌集方式不同。公租房由政府負責提供實物房源和貨幣補貼;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
四是實施區域不同。公租房覆蓋各市(縣);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發展。
五是準入退出管理不同。公租房有嚴格的準入、退出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適度政策支持,適度約束管理,不同建設方式應有不同的準入退出管理。
六是監測評價不同。公租房應實現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其他家庭在合理輪候期內給予保障(一般不超過3年);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評價城市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對于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所取得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認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只能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使用,不得分割銷售、轉讓和抵押。
什么是公租房?
公租房全稱是公共租賃住房,這是由國家所提供的政策支持、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面向收入在城鎮中屬于中等偏下的家庭、新進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所進行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公租房的產權不歸個人所有,這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用低于市場價或承租者所能承受的起的價格,向新就業的職工進行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學畢業生,包括:退休老人及殘疾人和一些外地遷移到城市工作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