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規劃和建筑標準的變化,使得現代建筑更加注重高層建筑和開放式的空間設計,騎樓的設計和功能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城市的需要。
2、城市管理部門為了維護城市美觀和安全,對騎樓的建造進行限制和管理。
3、騎樓的建造需要占用城市道路的空間,而現代城市交通的流量日益增加,這使得騎樓的建造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騎樓作為一種傳統建筑形式,逐漸被現代城市所取代。
騎樓式建筑特點?
騎樓(在粵語中亦可引伸為“露臺”),潮州人稱為五腳砌,閩南語稱亭仔腳,是具有濃厚的華南特色的中式建筑設計。建筑物一樓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則為二樓的樓層,猶如二樓“騎”在一樓之上,故稱為“騎樓”。現時的騎樓一般地下(一樓)用于經商,二樓以上住人。騎樓既可防雨防曬,又便于展示櫥窗,招徠生意。
騎樓的功能有些什么樣的特點?
騎樓是城鎮沿街建筑,上樓下廊。騎樓下廊,即人行道,叫“五骹基”。這個名稱與東南亞(印尼等地)的叫法有淵源關系。騎樓下的廊,遮陽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漳州城區和各縣縣城這種建筑不少,尤其是城區的廈門路、青年路、北京路,沿街均是騎樓,至今保存完整。
騎樓的功能,綜合起來有下列五點:
1、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
2、騎樓發端于改善生活環境,進而成為商業謀生的場所,以商業活動為主,表現出開放意識和洋為中用的創造性思維;
3、連廊連柱,立面統一,連續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獨特風貌;
4、沖破了居家單門獨戶的束縛,變成顧客的共享空間,并體現相互尊重的現代意識。走在騎樓下,自在閑適,溫馨親近,腳無沙塵,清潔整齊,透出關心互動良好的人際關系;
5、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成為品茗、聊天、納涼、會客、交流信息、晚間涼眠的地方。還是小孩做作業、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間,反映了廈門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