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米能承重400斤。根據國家的標準,樓房每平米的承重范圍是要在2千牛至4千牛之間。而對于樓房發負荷也是有要求的,如人在樓板的承重能力,要達到每平方200千牛,轉換成人的重量,就是200公斤,也就是400斤。當樓房施工完成后,樓房每平方米的承重是會比設計的數值更高1%至10%,這都是屬于正常范圍內的。
構造柱和承重柱的區別是什么?
1、承重柱是結構構件,起著主體承重的作用。構造柱是構造構件,它與圈梁對圍護結構起著整體加固的作用。
2、承重柱是先施工。構造柱是主體施工后,砌筑圍護結構時一起施工。
3、構造柱的柱內配筋一般是以構造為主,角筋為4根12的即可,再加以箍筋6或8的間距200即可,因為構造柱是不承受力的,只作為房子設計圖結構體系中的抗震構造措施而設置。承重柱內配筋是要經過計算后得到的,一般需要對整個房屋的荷載,然后通過pkpm等結構分析軟件進行計算,得到柱子的軸力,彎矩,剪力的受力特性,根據受力的大小,來進行合適的配筋。
4、構造柱一般設計在房間的四個角,樓梯的四個角,房屋的拐角處這些部位,與圈梁和墻體連接。承重柱的縱向受力鋼筋必須為三級鋼,而且大小要16以上。
如何判斷承重墻與非承重墻?
1、從戶型圖來看:一般情況下,戶型圖上標注的黑色加粗實線,就表示該墻為承重墻,黑色空心線條或者黑色細實線則表示非承重墻,具體情況以戶型圖標注為準。
2、從墻體厚度來看:非承重墻的厚度是比較薄的,通常只有12公分左右,而承重墻的墻體,一般是比較厚的,至少都在24公分以上,用戶可以通過測量墻體的厚度,來辨別是否承重墻。
3、從結構類型來看:房屋的結構類型有很多中,如果是磚混結構的房子,那么所有墻體都屬于承重墻,如果是框架結構的墻體,那么一般只有室外墻屬于承重墻體,其他為非承重墻,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4、從敲擊聲來看:因為承重墻體一般都是比較厚的,而且都是用實體磚砌成的,所以在判斷的時候,可以用小錘子,輕輕敲擊墻體,若發出的聲音清脆,且有回聲,則說明該墻體是非承重墻體,若發出來的聲音是悶悶的,那么說明該墻體很可能是承重墻。此方法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比較難,建議多敲幾面墻進行對比。
現澆樓板要注意哪些?
我們在澆筑樓板時,要注意樓板的厚度。一般情況下現澆樓板厚度不能低于80毫米,具體的厚度可以根據房間大小決定。一般情況下房間面積越大,其樓板厚度也越大。如果現澆樓板長度不低于9米時,大家需加一根梁。樓板厚度的誤差要在負五到八毫米之間。
我們在澆筑樓板時,要嚴格根據要求進行施工,例如樓板要雙向配筋,如果單向配件容易出現樓板開裂的問題。大家還要根據混凝土的強度決定水灰比,如果水泥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到混凝土樓板的最終質量。除此之外,我們在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澆筑的間隔不宜太長等等。
如果我們在冬季進行施工,那么要注意施工環境溫度。如果氣溫過低,大家最好將砂石加熱或者加入防凍劑進行防凍等等,混凝土入膜的溫度不要低于5攝氏度。冬季混凝土不要采用灑水養護的方式,我們可在其表面覆蓋草簾等進行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