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在格力電器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入職儀式上,董明珠公開批評前員工孟羽童利用公司平臺增加個人知名度,此語一出,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經濟學家盤和林的看法表明,工作獲取報酬是每個時代的普遍觀念。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次事件的背景、影響及格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挑戰。
事件回顧
孟羽童,董明珠的前秘書,因其在社交平臺上的活躍而被冠以“網紅秘書”的稱號。董明珠的發言指出孟羽童未能滿足其工作職責,而是誤用公司的資源來提升個人的網絡知名度,最終導致其離職。
董明珠說道:“當時我看她很勤奮。我希望她能成長起來,所以我讓她在我身邊當秘書。當秘書連一個文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是什么秘書,而借助我們平臺成為一個網紅,已經在公司起了不好的作用,所以我把她開除出去了。”
董明珠表示,很多人認為孟羽童在格力也物有所值,讓格力這個品牌有很多所謂的粉絲。然而,她認為都沒有什么用。“不過是今天掙得錢多一點而已,我覺得這跟行尸走肉沒什么差別,有錢又怎么樣。錢是一定要,但不是我們的夢想的追求,而是我們奮斗的結果。”
社會反響
董明珠的怒斥引起了多方面的反應。一方面,有觀點認同董明珠的立場,認為員工應該忠于公司,嚴守職業操守。另一方面,經濟學家盤和林的評論為事件增添了不同的視角,他認為追求合理的工資和個人發展是市場經濟的正?,F象。
對此經濟學家盤和林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指出,所有工作的本質就是賺工資,這不是現在年輕人才有的,實際上所有年代的人都一樣。市場經濟時代,所有人都是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回報。談得攏繼續,談不攏一拍兩散。
針對董明珠怒斥孟羽童,盤和林表示,董小姐應該消消氣,在當下董小姐最該做的,是體現出禮賢下士的姿態。如果真的為格力儲備人才,就要讓所有人看到格力吸引人才的誠意。如果繼續將人才作為低值易耗品,那么格力永遠只能是人力工廠,而無法成為創新工廠。
對格力的挑戰
董明珠的怒斥和盤和林的觀點,共同揭示了格力在人才管理上的挑戰。格力面臨著如何在維護公司規則與鼓勵員工個人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問題。作為中國的家電巨頭,格力的人才策略關系到其長遠的發展與創新能力。
對未來的思考
事件也引出了關于現代職場規則、個人品牌建設與企業文化之間關系的討論。當員工的個人影響力與企業品牌相碰撞時,企業如何做出適應和調整,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董明珠與孟羽童的事件不僅是一次個別現象,而是折射出當前職場文化與企業管理之間復雜的關系。這一事件將成為格力乃至更廣泛商業界反思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