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義不同:土地面積亦稱宗地面積,是指一宗地權屬界址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宗地權屬界線范圍內的面積。因此,土地權屬界址一旦確定,土地面積亦隨之確定。規劃建筑面積是政府規劃給開發商的建筑面積,其中包括建筑面積,還有辦公,施工,生活等應用面積,這些不計入開發商的開發面積還屬于國家所有。
2、范圍不同:宗地面積包含建筑面積,與購房者相關的面積通常來說并不是宗地面積,而是建筑面積,通常是和房屋的總價有一定的關系,目前購買房屋時通常是建筑面積乘以房屋單價,則是房屋的總價,而房屋的建筑面積包含了房屋的使用面積以及公攤面積。
共有宗地面積什么意思?
宗地面積是指一宗地權屬界線范圍內的面積,根據權利人對宗地的使用情況,分為獨用面積、共用面積、共用分攤面積。共有宗地面積主要指的是,開發方開發的項目總共占有的區域,其劃分標準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劃分的。購買房產以后的業主,將和同小區內所有的業主共同擁有界限范圍之內的宗地面積,同時體現在房產證上面。
共有宗地面積有什么影響?
在不動產權證替代了舊式的房產證之后,以前的房產證上的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分攤面積沒有了,不動產權證上只有共有宗地面積和建筑面積。
那么,共有宗地面積和建筑面積的區分和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分攤面積有什么區別嗎?尤其是對于面臨拆遷問題的朋友來說,后續的補償計算等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房屋拆遷的一般補償方式包括:房屋上的補償(房產證)+人頭上的補償(按戶口)房屋上補償公式:(被拆除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具體的細則要看當地拆遷政策確定。
一般而言,宗地面積與建筑面積不一致,拆遷補償按照實際測量面積補償。當不動產權證上的宗地面積與建筑面積不一致時,補償的標準按照實際測量面積為準,按專業的評估報告計算補償,如果對報告有異議的,也可以申請專業機構進行復核。
也有部分地區的規則是:
1、如產權面積比實際面積大,則以產權登記面積為準進行安置補償;
2、如產權面積小于實際面積,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有測繪資質的測繪機構提出重新測繪要求,經測繪屬實的,拆遷人應就新測繪的實際面積向被拆遷人進行安置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