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最新發布,揭示了手機成癮等數字化生活方式對公眾睡眠質量的深遠影響。
數字化時代睡眠質量現狀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2023年居民睡眠指數為62.61分,較前兩年有所下降。報告顯示,63.7%的被調查者選擇在22-24點上床睡覺,平均睡眠時長維持在7.37小時左右,但睡眠質量整體呈下降趨勢,部分原因在于手機成癮現象的普遍。
手機成癮不僅影響個體的睡眠質量,還與其生活質量緊密關聯。分析表明,睡眠質量與手機成癮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外,互聯網數字化職業中,隨著互聯網涉入程度的深入,睡眠時長相應減少,尤其是高互聯網涉入度的職業群體。
手機成癮與睡眠質量
報告指出,手機成癮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種成癮行為包括頻繁檢查手機、長時間瀏覽社交媒體、玩手機游戲等,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睡眠模式。手機屏幕散發的藍光還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互聯網數字工作者的挑戰
對互聯網數字工作者而言,長時間面對電腦和手機屏幕,夜間加班成為常態,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睡眠質量。報告顯示,涉入互聯網程度越深的職業群體,其睡眠時長顯著短于其他組。
解決方案
1、提高公眾意識: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智能手機過度使用與睡眠質量之間關系的認識。
2、促進健康使用習慣:鼓勵人們限制晚間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尤其是睡前,以減少藍光對睡眠的影響。
3、智能睡眠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報告提到,雖然民眾對人工智能睡眠產品存在需求,但落地應用不足。因此,需要推進睡眠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如智能睡眠監測設備和應用程序,幫助人們改善睡眠質量。
4、為互聯網數字工作者提供支持:企業應為員工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減少夜間加班,同時引入健康睡眠指導和資源,幫助他們改善睡眠。
5、政策支持和干預: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限制未成年人夜間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同時推廣健康的數字生活方式。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揭示了數字化時代手機成癮對睡眠質量的影響,以及互聯網數字化相關職業睡眠問題的嚴峻性。通過提高公眾意識、推廣健康的使用習慣和技術應用,以及政策支持,我們可以朝著改善公眾睡眠質量的目標邁進。深入理解和應對這一問題,對于提升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