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節奏和日益增長的工作壓力下,良好的睡眠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難以舍棄的“奢侈品”。關于睡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驗和問題,比如:“睡7個小時就醒了正常嗎?”“為什么每天睡8小時還感到困倦?”這些問題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那么,究竟多少小時的睡眠才是健康的?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睡夠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院士為我們提供了專業的見解。
個體差異與睡眠需求
首先,陸林院士指出,每個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體質、日?;顒恿俊⑸盍晳T等。一般情況下,身體偏瘦、經常在戶外活動、有規律體育鍛煉的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較少,大約7個小時即可;而對于那些生活習慣不太健康、缺少戶外活動、體重偏重的人來說,可能需要長達8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滿足身體的休息需求。
如何判斷睡眠質量?
判斷睡眠是否充足,不僅僅看時間長度,更重要的是要看睡眠的質量。如果醒來后感到精神煥發、反應敏捷、情緒穩定、學習和工作效率高,那么就說明你的睡眠質量是相當不錯的。反之,如果經常感到疲憊、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波動大,即便睡眠時間足夠,也意味著睡眠質量有待提高。
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
1、曬太陽
陸林院士強調,曬太陽是提高著眠質量的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日光能夠調節我們體內的生物鐘,抑制白天的睡眠激素分泌,促進夜間的激素釋放,從而幫助我們在晚上獲得更深層次的休息。因此,盡量創造機會在戶外活動,每天至少曬半小時太陽,可以顯著改善睡眠質量。
2、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
在現代社會,電子產品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陸林院士提醒說,睡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電子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干擾我們的視神經,抑制睡眠激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因此,他建議睡前盡量減少對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可以選擇閱讀紙質書籍或報紙來代替。
良好的睡眠質量對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至關重要。通過了解和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多曬太陽、減少晚上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我們可以顯著改善睡眠質量,進而提高生活的質量。記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證良好睡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