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式建筑必須按照封建統治的禮制進行規劃,布局以中軸線為準,講究左右對稱、層層進深原則。
2、官式建筑講究群體組合,應以木質結構為主,對木料的長度、粗細等都有限制,建筑體量不能太大。
3、這種建筑必須采用臺基作為烘托增加高度,重重鋪陳。
什么是官式建筑?
官式建筑是相對于“民間”建筑而言的,通常也稱為宮殿式建筑,包括帝王宮殿、官衙建筑等,一些佛寺和道觀也常采用這類建筑。歷代帝王登基后都要大興土木,營造宮殿,以象征他們的統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長治久安的實力。這樣,宮殿建筑便成了相應時代建筑的最高典范。
官式建筑在外觀上表現為一種崇高、雄偉、輝煌、超乎凡俗的氣魄和氣勢。它通過 占地面積的廣大,建筑體量的相對高大,整體空間的巨大以及合乎等級秩序的禮制來體現。但也不是所有官式建筑都有同等氣勢的體現,這要取決于這些建筑自身的等級,即便如此,各類官式建筑比起同時代的民居,還是氣派得多。官式建筑的總體布局,都是按封建統治的禮制來加以規劃的,因而具有森嚴的等級和肅穆的陰陽術數。一般布局按中軸線作左右對稱、層層進深的布局,秩序井然、氣氛莊重。
官式建筑非常講究 群體組合。中國傳統建筑幾乎全為木結構,由于木料長度、粗細、易燃等局限性,建筑體量不可能很大。因此,只能利用巨大的臺基作烘托以增加高度;借助于建筑群體的有機組合,重重鋪陳,以造成巨大的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