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和黃金哪個更保值,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其實都屬于保值性比較高的東西,不過就目前來看是房子的保值性會更高一些,因為國家已經出臺了二孩和三孩的政策,人口有所增加之后,對于房子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房價自然會穩步上升,這樣一看,現在買房子的話價格比較低,等到之后房價上漲會比黃金的保值性會更高一些。
其實就黃金和房子來看黃金屬于金屬材料,金礦儲量畢竟是有限的,越來越多總會有枯竭的一天,而且黃金在交易的時候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比于其他的財產,雖然黃金的保值性會更高,但長遠來看還是不如房子,特別是一些有較好價值并且地段比較好的房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來看都會更加有價值,在購買房子的時候就要認真的挑選,選擇可選擇余地內更具有升值潛力的房子。
1、資產的流通屬性
從貨幣衡量參照系而言,黃金可以用美元、英鎊、人民幣來計價,是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都能流通的貴金屬、硬通貨。
但是一國國內的房產,更大的流通市場,則是以國內的本幣市場來計價的,就算是外國人買國內的房子,外幣也要先換成本幣,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才能流通。
不管是黃金還是房產,當我們提到它們“保值”的維度,就會涉及到一個貨幣參照系。
也就是說,要把它們兌換成一個具有共識體系的貨幣單位來進行等價衡量。
否則,如果以重量為單位,用一斤的黃金,去和一斤的鋼筋混凝土作對比,就顯得很奇怪、很另類,而且也不容易形成秩序相對恒定的交易價格體系。
但是,如果把黃金兌換成貨幣,同時把房產兌換成貨幣,用貨幣和貨幣之間對比,就能很容易分辨出高低來,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流通變現的問題。
正如前面所說,相對于房產而言,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硬通貨,更便攜,也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國的錢待見,所以,在流通屬性上,黃金是強于房產的。
2、狹義的資產保值:折舊損耗
在狹義的保值屬性視角下,黃金這種貴金屬,更加不容易變質,而且考慮到M2的因素,甚至還有可能增值,因為黃金的供需關系決定了,黃金的供應不可能太大。
地球上雖然黃金儲量不少,但大部分位于地核地心,開采難度相當大,目前人類已開采出來市面流通的黃金,都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所以黃金注定稀缺,在用途上,黃金既可作為工業金屬、化學原料,還能作為日常消費品比如首飾等,甚至還能作為收藏品。
因此,黃金總量是相對可控的,而且價值不容易貶損,沒有不動產的折舊損耗。
而房產作為不動產,是有一個折舊考量因素的,也就是超過一定房齡,房產的價值會逐漸下降,按照理論上來說,混凝土、水泥這些建材,都是有使用壽命的。
再加上,房產作為不動產,其價值的很大權重取決于房子下面的土地、地段,而土地、地段的價值又隨著城市變遷而發生變化,今天繁華的市中心,若干年后,可能會成為城市未來的老破舊、棚戶區。
所以,在折舊損耗這個層面,房產是遠遠不如黃金保值和穩定的。
3、對于保“值”的“價值”的定義
當然,在探討保值的“值”,究竟是什么樣的“價值”的場合,特別是在使用價值、還是資產增值等問題上,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保值的“值”就是使用價值,黃金餓了既不能吃,冷了又不能住,對于他來說,黃金就毫無任何價值,更談不上什么保值,買了房子至少還能住,能對外出租獲取現金流。
但也有人認為,房子買來不光是用來住這么簡單的使用價值,還有未來的增值空間,如果說黃金未來的賣價更高,增值空間更大,那么黃金顯然是比房產更有“保值”力的,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以保證自己的身價和資產不縮水,這就叫“保值”。
不管是哪一種立場,哪一種觀點,其實都有各自的道理。
現實中,中國買房的人遠遠比買黃金的人多,人們花在房子上的代價,也遠遠比黃金上更大,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大多數國人還是更看重房子的居住使用價值的。
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碾壓前面的資產流通屬性、狹義的保值屬性,哪怕房產再折舊,再難以轉賣二手,但好歹是個既能自住,又能出租的商品。
而黃金就算再容易變賣、再不容易價值貶損,那也是拿著不能吃、不能住,從根本上,就把黃金價值的權重給降低了不少,因為在使用價值上,房產對黃金是純碾壓局。
所以,綜上所述,黃金和房子,哪一個更保“值”,關鍵還是看個人對于這個“值”的定義,如果側重于使用價值,買了能夠立馬使用,那就顯然是房產更有價值,也更能順理成章的“保值”。
如果是側重資產增值保值屬性,純粹考慮未來變現和流通,確保身家和資產不縮水的資產配置,那就要綜合考慮,未來是黃金價格走勢以及房價漲跌趨勢了,這是一個變量對比,隨著市場變化,沒有一個恒定的結論,可以根據不同資產的不同特點,結合時下和未來的市場動向趨勢綜合判斷,雖然有風險,但是也能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