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區因高價電費問題引發公眾關注,有的房東長期對租戶收取每千瓦時1.5元,甚至更高的電費,遠超過國家規定的正常標準。這一現象讓人不禁產生質疑:這種行為是否合法?電力用戶又如何維權?
靠電費賺差價成部分房東重要收入
近段時間,一些地區因收取高價電費登上熱搜。有的房東長期向租戶收取每千瓦時1.5元,甚至更高的電費。由于租戶所繳電費遠高于國家規定的正常標準,引發爭議。甚至有租戶稱,“靠電費賺差價,是房東重要的收入來源”。違規電費加價行為,在我國轉供電主體中較為普遍,應當引起重視。
根據了解,這些房東所做的事情屬于轉供電行為,即電網企業無法直接供電到終端用戶,需由其他主體轉供的行為。雖然這樣的行為在老舊小區、商業綜合體等地方較為常見,但并不意味著這樣的行為合法。
轉供電高價電費是不合法的行為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的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電費中加收其他費用。這意味著,沒有售電資質的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隨意定價,在電費中加收任何名義的服務類費用,賺取中間差價。
這種違規加價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國家降低用能成本、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效應。近年來,政府一直致力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然而,由于轉供電環節存在截留電價、違規加價等行為,使得這一政策紅利未能得到有效傳遞。
為了治理這一現象,有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通過網上國網APP查詢轉供電費碼狀態,紅、黃、綠三種顏色分別對應不同的轉供電加價幅度。二是推進具備條件的轉供電主體實行“一戶一表”,從源頭上減少轉供電主體數量。
身為租房者和用電者,提高自身維權意識和能力尤為重要,要學會判斷自己的電費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而作為房東和轉供電者,更應遵守法律法規,規范收取電費,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