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鹿城區百里東路55弄10號,存在一處令人費解的建筑——一間“夾”在兩棟房之間的狹窄住宅,被當地人戲稱為“百里一條縫”。4月30日,這間“夾縫房”在阿里拍賣平臺以1314元的起拍價引起了廣泛關注,并經過135輪激烈的競價,最終以238萬元的價格成交。這一事件不僅在社會媒體上引起了熱議,也讓眾多人開始關注這間特殊住宅背后的故事。
“夾縫房”的神秘面紗
鹿城區百里東路55弄10號,這個地址看似普通,卻隱藏了一個奇特的建筑。這間房子入戶通道不到半米,通往的是一間夾在兩棟民房之間的狹窄空間。2023年3月,這間房子最早出現在中介朋友圈,并報價約305萬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建筑結構,被冠以“百里一條縫”的別稱。
盡管外觀不佳,但這間房子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在拍賣過程中,共有13人報名參與,792人次設置提醒,以及17993次的圍觀,可見其吸引力之大。
學區價值加持
這間“夾縫房”的火爆并非毫無原因。其所在位置恰好屬于溫州市廣場路小學(滄河校區)和溫州市實驗中學的雙學區范圍,這一點成為了該房產最大的賣點。優質的教育資源一直是家長們最為看重的因素之一,而“學區房”因此成為了房地產市場上的一個熱門詞匯。
拍賣信息中強調,該房產擁有學區房的優勢,“不占名額,即買即讀”。這一點無疑對希望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的家長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價格的合理性
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不考慮居住的舒適性,單從學區角度來看,該房產的市場估值約為300萬元。而此次以238萬元成交,相較于市面上今年入讀的房源價格,低了近30萬元。這一價格的合理性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然而,這間“夾縫房”之前兩次在拍賣網站上掛牌,分別標價300萬元和268萬元,都未能成交。這一次,隨著起拍價定在1314元,并且在臨近拍賣結束的最后兩小時價格從65萬元飆升至200多萬元,可以看出其價格和學區價值的確吸引了不少競買者的眼球。
居住面臨挑戰
盡管學區價值高,價格相對合理,但“夾縫房”的居住環境仍是一個大問題。入戶通道狹窄,居住空間被兩棟建筑夾在中間,這對于居住的舒適度和生活便利性都是極大的考驗。這樣的居住環境,對于習慣了寬敞空間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溫州“夾縫房”的事例,反映出了當前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高度追求,以及在有限的城市空間內,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妥協與挑戰。這一事件也讓人們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居住環境才是真正適合居住的。在追求孩子教育的同時,也不應忽視了生活質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