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四合院
規整式住宅是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以采取中軸對稱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四合院,是華北、東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式建筑,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四合院作為北京的傳統民居,在元代已經出現。但現存的四合院大多數于清代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所建筑,現在仍然在沿用。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生活空間。
四合院的院門采用木制成,大門的一端采用厚厚的木板連接,可旋轉,安全、可靠、開關自如。四合院的走向一般是坐北向南,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比較對稱,建筑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采用對稱的辦法建成。這種院落,采用同一個院門出入。平時,院門一關,處于一種完全封閉狀態。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安逸、消閑、安靜的日子,享受著家庭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感覺。
二、傣家竹樓
竹樓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
因就地取材、以竹為樓,梁柱、墻壁、屋面、樓梯、樓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樓。竹樓采用干欄式建筑形式,房屋離開地面,建筑在柱樁上,下部架空。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和放置東西;背負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風散熱、衛生舒適、防避蟲蛇之害的特點。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樓大小、內部設置有差異,但以傣族竹樓最具有代表性。竹樓分上下層,上屋頂呈四面坡形,猶如“孔明帽”,下層呈方形,極富立體感;竹樓與竹樓之間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層次感。
如今,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竹樓用純竹建造已較為少見,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著“竹樓”的形狀和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