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本身就是公攤面積的一部分,并不會單獨算。根據《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筑面積分攤規則》的第八條規定,地下室屬于公攤面積,其中包括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凡是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筑面積部分,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筑面積。
公攤面積該占多大比例?
1、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
多層建筑一般是指層數在6層左右磗混結構的建筑,其參與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墻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和為住戶提供服務的物管用房(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
2、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16%
樓層為7—9層的小高層公攤取決于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不同的小高層樓盤公攤也有差異。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底層沒有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小高層公攤系數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3、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
根據建筑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筑一般在25-33層之間,而且高層住宅的樓梯高度最高。另外高層建筑有電梯及電梯前室占用了空間,也有安全通道樓梯占用空間,還有“管道井”、“強電井”、“弱電井”等公用設施都占用了空間。所以高層建筑較多層建筑的公攤面積要大得多。
4、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
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公用面積分攤的原則是僅存在于本樓內部并與本樓建筑結構存有連接的部分,并且僅向本樓居住者提供非營利性服務,不符合此條件的建筑不得計入公攤面積。
關于公攤面積的誤區
1、公攤并非越小越好
公攤面積太小,則公共空間,例如樓梯、大堂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會影響整體的美觀度和居住的舒適度。
2、高得房率≠公攤面積少
很多開發商會將贈送面積算入到套內面積計算,這樣的計算方式,公攤面積沒有減少,卻能獲得很高的得房率。
3、零公攤都是在騙人
零公攤并不是沒有公攤,而是開發商通過大面積贈送,填補公攤面積。而需要注意的是,贈送面積不寫入產權,存在一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