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在不同性質的建筑中,公攤比例不同。多層建筑的公攤比例大概是在8%-15%,小高層大概是10%-20%,而高層大概是在15%-30%,建筑內的電梯間、通道、配電房等附屬用房,還有外墻投影面積的一半,都算在公攤面積。所以公攤面積25%是否合理,要看自己所購買的房屋總體樓層,如果購買的是小高層,公攤面積25%就不合理,但如果購買的是30層以上的住房,公攤面積25%算合理范圍。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
1、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套內面積;
2、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
3、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總套內建筑面積;
4、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公攤面積分攤的基本原則:
在買房過程中,最不好掌握的就是公攤面積,因此,首先得了解公攤面積分攤的基本原則:
1、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每套商品房應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按其套內建筑面積占該幢樓各套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比例確定。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筑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筑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多次分攤公用建筑面積的,分別計算分攤系數。各套商品房應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為各次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之各。
3、公用建筑面積分攤后,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筑面積的具體部位,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公攤面積”的合理范圍:
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規定公攤面積必須控制在哪個區間范圍內,但一些業內人士摸索出了一些規律,不能作為標準,只能說是經驗之談:
聯排、疊加別墅公攤面積一般為1%—8%
7層以下多層住宅公攤面積一般為7%—12%
7至11層住宅公攤面積一般為10%—16%
12至18層住宅公攤面積一般為14%—20%
18至33層住宅公攤面積一般為16%—2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數據既無法律約束,也無具體規定,只是早年的數據規律總結。現有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公攤系數設定上限,公攤面積均根據開發商實際樓盤情況而定。